
「我明明瞄準對方胸口,點解每次都被格開?」16歲的初學者阿軒在訓練後喘著氣問道。這正是許多新手遇到的典型困境。讓我們拆解三個最常見問題,並引用奧運劍手智慧助你突破瓶頸。
問題一:姿勢似「機械人」
許多新手像砌積木般僵直站立,香港「劍神」張家朗曾笑言:「我初學時教練話我似『扯線公仔』,膊頭硬到可以晾衫。」這種「鐵板式」站姿會導致:
反應速度慢0.3秒以上
攻擊距離縮短10-15厘米解決方案👉「鏡子訓練法」:
對鏡練習時刻意放鬆膝蓋(想像微蹲廁所姿勢)
持劍手肘保持「奶茶杯高度」(離腰側約30度角)
每日對鏡調整5分鐘,連續一周可見改善
問題二:步伐似「打地鼠」
常見錯誤是盲目追擊導致重心不穩,亞運金牌江旻憓提醒:「要學識用腳『聽聲』,唔係用眼『追光』。」試用「繩梯訓練」矯正:
在地面貼膠帶做「日字格」
練習前進時「後腳推,前腳點」(像輕踏蟑螂)
配合口令「推—點—停」培養節奏感實測效果:中學生劍手阿玲經兩週訓練後,比賽中的有效攻擊距離提升40%
問題三:心理「自爆模式」
面對強敵時常見兩種極端:A. 「狂戰士型」:亂攻導致體力5分鐘耗盡B. 「龜縮型」:全程退避被罰「消極比賽」北京奧運冠軍仲滿的應對心法值得借鏡:「當你手震時,試下喺面罩入面微笑——就算假笑都會騙過大腦。」可嘗試「呼吸調頻法」:
失分後默數「吸氣3秒→閉氣2秒→呼氣5秒」
用非持劍手輕拍大腿外側(觸覺刺激分散焦慮)
想像自己是在「收集數據」而非「爭輸贏」
總結:成長在「錯誤」與「修正」之間
正如意大利傳奇劍手蒙塔諾所言:「劍道上最可怕的不是失敗,而是重複同樣的錯誤。」建議新手每週用手機錄影3段練習片段,對照以下檢查表:✅ 移動時頭部是否「水平移動」(非上下晃動)✅ 攻擊後能否在1秒內回防✅ 面罩內的眼神是否聚焦對手肩膀掌握這些要訣,你也能像張家朗所說:「將每個失誤變成下次得分的拼圖。」
金句來源:
張家朗 2023年港隊訓練日誌
江旻憓《明報》專訪
仲滿 CCTV《冠軍課堂》講座*